責任與道德


從世國開始教琴以來,算一算也十幾年了,這段不長不短的教琴歲月去是讓世國和我不斷的討論和改變。這個時代變化的洪流,不跟著改變,就會被這洪流給沖走了,但是,每每在思考與躊躇之間,不僅想是否我們放棄的東西比這洪流給沖走的還多?

昨晚世國洗完澡後跟我在房間裡聊天,不知怎麼的,他居然跟我說他想寫一篇道歉函,「道歉函?給誰的啊?怎麼了嗎?」我狐疑的問,世國嘆口氣跟我說,他有時候會教琴教到不知道他這樣的教法和思維是不是對的。「會不會我的學生中,有些人學不下去是因為我給他們的壓力過大了?」世國難過的的問我,「我不敢說沒有,但是本來就很難做到一個滿分的老師阿。」我回答他,但看得出來世國不是很滿意這個答案,他向來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人,所以我猜想他有這個疑問在心中已經很久了,只是他沒說而已。「那我應該如何教呢?我真的很用心在教每一個學生,真的希望他們可以學到音樂,我沒有辦法像有些音樂教是那樣收了錢卻沒有教出成果。」我想世國今晚又要沒睡好了。

「想想看,若一個孩子因為你沒好好去找出與他學琴的模式,或許他並不是不練琴,或許他只是沒聽懂你上課的話或是還沒完全進入狀況,更或許事他需要比別人多3倍的時間才能聽懂你想要表達的,可是因為我給孩子的上課壓力太大進而導致她這一輩子都不在學音樂,想到這樣,我就覺得很無措。」世國說,接著又說「我是不是也對小熹太嚴格了。」聽到這裡,我翻了翻白眼,又來了,世國就是這樣,教育這件事總是在他這個天秤座分成道德與責任的兩端,不斷的抗衡跟拉鋸著,希望可以達到平衡,讓教育是可以圓滿的,似乎,放棄其中一樣都是天理不容的。

只是"教育"這件事是一輩子的,而孩子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轉變,不要說是"過客"的老師,還有許多父母因為工作忙碌,根本就不清楚與他們相處幾十年孩子的個性,所以沒有人可以一眼就斷定一個孩子的個性,孩子是需要陪的,是需要"搏感情"的。而教育之於老師是一個責任,這個責任可以或輕或重,端看這位老師的道德。世國也曾說過「我以後就閉這眼睛賺錢就好了,不管別人的孩子學得怎麼樣了!」的幼稚氣話,不過他從沒這麼做過,因為那些曾跟著他學琴的孩子,如今已是大學生或是出社會了,他們仍時常回來探望他,或是跟他討論他們現在有的問題,世國知道,那些孩子信任他,到現在既使不在拉琴了,仍是「老師、老師」的稱呼這他。「老師」可不能亂當啊!

我想是為人父的世國,發現孩子在她身邊一天天的長大,他驚覺大人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響這孩子,也慢慢的去磨合他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或許他發現,孩子是需要多一點時間,多一點鼓勵,然後在陽光和煦的春日中的一天,不覺得,就開出了多彩的花朵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