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併團練習的感想



首先,真的不好意思好久沒碰網誌了,我們家小閱真的讓我變得很忙...

自從上上星期六的第二次排練後,其實一直有一些感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但又因為忙,一直沒有時間寫,不過現在又再次回想那天的排練後一直到今天,有些激動沉澱,有些想法發酵,有些則需要大家一起想想。

這兩次的合奏好不好?

就我這個不是音樂人的角度來說,其實我覺得有這樣的成績還真不賴。而你,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樣?

第一次排練完後,世國的臉色都是很沉重,一上車,都不說話,我問「怎麼了?」,他說拉得很不好,是嗎?我心裡在os搞不好是因為大家第一次來排練,又是在不熟悉的場地拉,孩子表現沒有預期的好,也不是什麼好擔心,下一次就會好一點了。我正是這樣的心態,而我也這樣告訴家長們,而你們是不是也這樣認為?

第二次的樂團排練,世國非常緊張,我想大家可以明顯感受的出來那一次排練沒有那麼多的笑點,因為指揮鐘安妮會到場。那天的氣氛很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鐘安妮只聽完世國指揮的那四首曲子,毫無表情。接下來B團的排練,若大家有留下來看的話就會知道,他們被罵得慘慘慘....

世國上車後,明顯心情更沉重,我問他鐘安妮說了什麼嗎?他說「說什麼?一句"對啦,你們都會拉,但是音不不準,就打死我要說的話,音不準? 你知道要拉樂團,音準是多麼基礎的東西嗎?音不準在樂團中是忌諱。」「音不準是不需要指揮的,音準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是紀律的問題。」

音準是拉小提琴最基本的要求,而小提琴沒有像鋼琴鍵盤上的琴鍵告訴你音的位置,所以是需要告正確的手型和正確的練琴方式來讓身體知道"正確的位置"。那音不準就表示手型不對或者是對音和音之間手指應該伸展的距離太籠統,要不就是升降紀號大家沒記清楚,那的確是自我要求的問題。所以以一個聽不出音準的人來說,我,就不覺得難聽,我只覺得大家拉琴的時候比較不一致,需要再練習而已,殊不知,音不準對一個聽到音準的人,比如世國、婉婷、黃瀚民和鐘安妮老師來說,一種非常痛苦的折磨,按照世國的說法是「音不準,就像是針刺到腦子裡一樣痛苦」。所以聽在他們耳裡,那天的排練真的是雜亂無章,好像有數十種樂器拉出的不一致音樂般。你也許會問「真的有那麼恐怖嗎?真的有那麼糟嗎?真的有那麼難聽嗎?」我必須要告訴大家,恐怕真的是如此。

你們是站在哪一個角度來聽孩子的音樂?我們不應該用孩子練了多久還衡量孩子的音樂。"Don't work hard. Work smart!" 我想這才是每一次練琴的標準,如何運用不多的時間達到"謹慎的練琴"(請參照我上一篇轉貼的文章)。確定自己是否拉出飽滿而"準"的音,其實是很難的,但如果不去認真看待自己拉出來的音,那麼這"超大寬容值的音"的培養下,孩子自然而然的不會去在乎自己的音準,在音感混亂狀況下,孩子不能真的感受到準的音樂,在相對於小提琴 ,再不正確的位置不斷的反覆按指拉絃而懺生的不正確音準共鳴,對於小提琴本身來說也是一種折磨。

其實就這次為了要準備去參加國家音樂廳的練習下,大家明顯的進步很多,當然也有不少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負擔不了或者是不希望孩子有壓力,但是其實這都是成長的一部分,家長的聲音不等於孩子的聲音,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激出來的火花,令人驚艷。壓力就是進步的動力,永遠讓孩子知道你們很高興他們的認真,但不要讓孩子知道你們害怕他們會有壓力、有期待下會受傷,因為孩子也比你想像中堅強,他們會感受到自己這段付出的收穫,進而再結果中發現認真的人大有人在,而他們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成長。

我很確定我們工作室沒有華麗的言詞來讓家長感覺滿意,我們在乎孩子的教育,就如同我們的孩子一樣,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孩子好。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