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上課"的問題???


如果來上小提琴課,不是只有面對教授小提琴的問題時,那些問題常常困擾著我們,因為往往這些問題不是我們能解決的問題,有時候也不是我們可以和家長溝通的問題,那就是教養上及認同上的不同。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養,而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最辛苦的莫非是當爸爸和媽媽有不同的教養觀念時,畢竟他們必須共同去扶養小孩,這也是長照程夫妻之間有爭執的原因之一,當然我們碰到最大的問題不是爸爸和媽媽之間對於小提琴的認同不一(但這的確也是我們會碰到的)。

我們碰到最讓我們痛苦的問題有下面3點:

1. 小孩沒有時間練琴
往往要排這些孩子的上課時間也是相對困難的,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安親班或是其他的補習。連上課的時間都要"擠"出來了,回到家都已經快晚上九點的孩子怎麼會有時間在練琴?或是怎麼會有"心力"在練琴? 通常這類的孩子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責怪他們,其實也不是他們的錯,如果我的小孩每天都這麼晚才回家,我大概也會催促著孩子趕快梳洗完,上床睡覺去。但是站在一個小提琴老師的角度,天阿,這真的很難耶! 這些孩子的進度會拖得比較久,孩子辛苦,老師也很痛苦。有時候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是有它的原因的。

2.小孩子的上課狀況不好
這一類的孩子上課狀況幾乎是在考驗老師們的忍耐力,他們既不聽老師說話、逕自拉琴不理會老師的指正、滿臉不在乎、故意犯錯激怒老師等等。當然這種例子不多,但碰到時還真考驗我的腦力:我是要嚴格阻止孩子呢?若是孩子要跟硬碰硬,對孩子和我都不好;還是婉轉和家長討論呢? 可是往往他們都比你還要客氣,滿臉歉容地幫孩子道歉,如果他們都不能嚴格制止他們孩子的行為,那我可以嗎?家長接受嗎?這真的是我的工作嗎? 碰到這種案例時,我會先確定孩子的個性,再介入施壓,不能趕,只能慢慢來,讓孩子知道我們是真的在關心他們。痛苦指數也是頗高的。

3.小孩不練琴 v.s.家長對於練琴的認同
這點幾乎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是最普遍的問題,令人無奈。
要不要練琴呢? 當然要阿,但是又不向學校功課那般絕對,學樂器是在學校的課程之外,沒有制式的學期行事曆或是期中期末考,不會有顯示分數程度的考券,也不會有以後的升學問題,所以要不要練琴在這些因素之下就顯得有點動搖起來了。其實學東西的方式都是一樣的,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精進,音樂也是一樣,是很難一個星期上一次課,而回家不練習就會有成果的。這個問題又會再繞回去到最初的"你為何要讓你的孩子學音樂?若非是為了讓孩子真的可以學會樂器或是欣賞音樂,在或是最最最...基本的培養興趣,難道沒有穩定的練習時間會有有以上的結果? 但是仔細觀察,其實雙薪家庭的家長真的不在少數,孩子不去安親班的也是少數,家長匆匆帶孩子來上課後又離開,回到家後也真不知道該如何幫孩子複習,家長的難處我們也知道,只不過這樣的情形還真多,老師們也是會因為這樣的情形而感到挫折。

總結
以上這樣情狀是我這幾年下來的感受,其實有時和其他老師們談起來,大家的感覺差不多,只不過大環境就是這樣,我們其實很難去改變什麼,就算是我,以後我的孩子上國小了,我還能客觀嗎?我還能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安排孩子的學習上不會有懷疑,我真的不知道,我只能期勉自己和各位家長,希望孩子們都可以學以致用,而音樂是伴隨著他們一直到永遠的朋友,而不是曾經學過的一樣東西。錯過,沒能感動孩子的人生,是可惜。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