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與看之間



說到提琴,我是外行人,就跟每一位要帶孩子學音樂的媽媽們一樣,什麼都不懂,都是跟著孩子從頭學起。經過這些年來,我發現學小提琴該不該"貼標籤"這件事,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問題,我不能"絕對的"跟大家說貼標籤這件事是不對的,但是我相信不貼標籤是一個好的學習的開始,至少當人類不能使用"視覺"時,他們的"聽覺"就相對的敏感。

為什不能看呢?其實我雖然不會教小提琴,但是看過的小提琴學生也不算少數,我發現學小提琴的孩子們的小提琴上,少則一兩枚貼紙,多則將近10枚貼紙耶,到底在貼與不貼之間,或者是貼多久都是一個值得想想的問題。我認真想過這個問題,也問了世國,他說:「貼貼紙的孩子會習慣看手指」,「趣味,不看手指,那貼幹嘛?」我打趣的問,「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因為頭一偏著看手指,夾琴的角度就不對了。」世國接著說。一開始我也認為這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問題,畢竟這不是我的領域,但是漸漸的從不同的老師所教出不同的學生中,發現這枚小小的貼紙伴隨而來的問題還不少耶!比如說,習慣看手指的小朋友,通常不會去聽自己拉出來的音準不準,好像他們相信自己"看"的音聲過於"聽"的音,有趣的是,聲音是用聽的,不是用看的。還有,習慣看貼紙的小朋友,通常也會來不及看譜,這很正常,因為要忙著先看手指在看譜,當然會來不及啊!

我不能否認我還是有遇到過從小貼貼紙學琴,可是卻很厲害的孩子,當然那個時候的他已經不貼貼紙了,不過要遇到這樣的老師也需要運氣,因為這種老師必須非常明確的知道自己的教學步驟,適時的引導孩子並在適當的時候將貼只拿下。

在聽與看之間,其實,我們也不斷的去尋找一個平衡點,但是往往失敗。
如果可以在一開始就將孩子的手型建立好,訓練孩子的音準,又何必繞圈子?

留言

熱門文章